娃学的意义
和友邻聊到了,正好做个总结,稍微讲一讲杨冰阳。
杨冰阳确实是个很聪明而且很有事业心的人,她抓住了婚恋市场的基本规律并将其推广,赚了一笔推动不成熟市场发展的钱,其实算是干净钱。总结一下的话,其核心理论只有两条:1、固定模式。2、价值匹配。人之所以必须满足某种固定模式,是因为市场中对方最大的需求如此。但光方向对了只是第一步,谈价钱没谈拢也容易让自己感到亏,所以她还会额外提供具体价值匹配的建议。这相当于是市场分析咨询公司的工作。
之前和叫兽聊天,分析到这里时,他和我说,杨冰阳简直是大圣人,把残酷的真相赤裸裸地展示给大家,而不是捏造谎言。这事倒也没这么夸张。从市场经济的角度看,能卖出去的理论都是好理论,无所谓是否占据多数席位。市场上有贩卖焦虑的主流,自然就有贩卖奶头乐的对手方;有贩卖走向现充之路方法的主流,自然就有贩卖文艺自闭亚文化的对手方。人们选择哪一方,又让哪一方在何时占上风,完全是一个市场自由博弈的过程,大家大可不必为选择另一侧的人们感到担心,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位置。
有了这样的基本认识,就不会再为杨冰阳不女权搞反动之类的纯粹意识形态问题恼火了。从自己狭隘的视角中跳出来,了解具体真实的个人的欲望,这很重要。我比较在意的点是,人究竟该如何看待这种对世界的所谓客观认识,如何看待仅考虑他者的客观性的思考方式。娃学在认知上祛魅了浪漫,似乎是一种对爱情的亵渎,但在实际效果上满足了人性,也许反而更能守护真实的共同体。理性的价值匹配不再探讨其他角度的意义,共同体的存在本身变成了唯一的意义。
进一步说,我们究竟要顺从自己的人性到什么地步?杨冰阳给女孩子们开的药方总结下来也只有两条:1、打扮漂亮。2、脾气变好。事实证明,所谓的女人高情商也是一个迷思,否则如何才能彰显出好脾气这事本应无师自通的。多数男人当然都喜欢漂亮温顺的女人,打扮漂亮温柔夸奖就是在迎合他们的人性。而女人也想要套牢一个男人的安全感,这也是符合人性的——我们活着就是为了满足这些常见的人性吗?
杨冰阳的一个观点颇给我启发:女人追求情绪价值会付出巨大代价。我小时候一直认为女人需要男人哄才是常态,怎么到这位久经考验的大师这里就反过来了呢?稍微想想就明白了:她这是在劝人死心。会来向她求援的人,大多是情商极低,或者说,自我意识极强的人。这样的人在需要束缚彼此的关系中永远都是火药桶。用“代价”这样的词汇唬住这样的女人,让她们老实一点,这是一种让客户最大化概率稳妥取胜的策略,可谓良苦用心。
人失去了强烈的自我意识后,陷入一种情感上的安逸,变得越发钝感,成为一个客观上说适合稳定的家庭生活的,“成熟”的大人。毕竟,不渴婚的人也不会去找杨冰阳,这也都是自找的。更深层的目的是:安心感——人在这个过程中寻找一种让自己放弃思考的终极意义,变成纯粹满足人性本能的生物,试着用不会受伤的迟钝状态取代早年躁动的心。终极意义当然并不存在,但为之而痴迷的某人事后的具体停滞都可以被观察到。它是一种无法反驳的现实,被批量生产的生活现状。
我对这样的情况十分纠结。一方面,以杨冰阳粉丝为代表的渴婚一族对个人自由独立的历史大潮无疑是一种反动,但在这个人人都自诩孤独的时代里,维系共同体的勇气与毅力显得难能可贵,迎合人性的僵硬操作也确实能把大家重新连接起来。渴望延续的沉默的猪闷声发财,获得了更大的繁衍空间,留下来的终究是这样的家伙。
但另一方面,我坚持认为,人需要受伤,需要患得患失,需要留有感受痛苦的能力。单纯追求钝感是一种可耻的背叛。我没法论证这一点,毕竟这样的人中有不少是在失败者那边的——但这样的人也同时是站在自由,永恒的反抗者那边的。因此,只要还能做到,我也就会尽可能地,更久地站在这一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