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书的末日

家里90年代末21世纪初有一堆垃圾书,大概就是《XXX 的 YYY 个 ZZZ》这样标题的真·闲书。

今天,这种闲书的生态位已经被微博段子取代了。微博知乎段子来得更快,根本不需要集结成册发行。这样的新鲜感,现在都是一篇帖子新闻稿的事。

以前我们会夸赞那些爱读书的人,觉得这个人是个“有趣的人”,说些什么“人无趣不可与交”之类的屁话。但仔细想来,大多数让人突然间感觉到“有趣”的图书,实际都是浪费生命的段子。而看过的段子越多,能找到的共鸣越多,就越显得这人“有文化”——这完全是个比拼记忆力的差事,在今天,随手都能打开数码终端获得一块碎片的快乐,单纯记忆丰富的意义大幅下降了。

我妈这几年就常感慨,自从有了今日头条,再也不会在新闻掌握能力上输给我爸了。当年觉得我爸是大学生了不起崇拜他,总能从他那里得到一个更新鲜的世界,现在看来也不过如此。智能手机就像深夜孤行的女子腰间便携的手枪一样,用降维打击式的过量暴力抹平了先天能力的原始积累。

但同时,也让我爸这样曾经的优质做题家跟着一起下沉了。“普通人”的绝对水平越来越高,数量在总人口中的占比也越来越高。相对的,出人头地越来越难。这样的未来,是更好还是更糟,完全取决于你怎么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