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当代日本文化与中国文化
选修课《今天的日本》结课作业
如果在中国提到日本,大多数时候,人们首先会想到一些比较黑暗的东西,比如惨无人道的侵华战争,包括其中的南京大屠杀,731细菌部队等等,讲完这些,接续的往往是一句“小日本真混蛋!”“日本鬼子不是人!”“打倒日本帝国主义!”之类。
如果是在大城市,可能会有其他观点存在,比如“那谁家里买的车是日本产的”,“家里的日本老彩电还没坏”之类,当然,最后也难免跟上一句“小日本鬼子的玩意还真不错!”
再具体到某些特定的年轻人人群,如果遇到他们,他们会高兴地同你谈起日本文化,表达自己的喜爱和崇拜之情——哦,仅限于同龄人之间,和长辈说话时候,应该还是要带着几分忌惮,羞涩地随声应和的。如若和长辈说这些,大抵是要被套上一个“小汉奸”之类的帽子的。
这些现象中表露的情感多少显得有些肤浅,却又给人感觉那么真实。然而,中国人对于日本究竟是怎么看待的呢?
要说一说这个问题,还得从历史的顺序说起。从隋朝起,落后的大和民族不断派出遣隋使和遣唐使来中国学习,为日本带来了先进的科技与文化,当时的日本,善于从中国学习,通过学习汉字,让这个只有语言没有文字的民族拥有了自己的字母,让这个农业手工业几乎处在原始社会的国家拥有了更加先进的生产力。一时间,日本全国兴学汉语,读先秦之中华经典,着唐装,建中式建筑,中华文明的强大文化软实力渗入了日本在内的东亚诸国,仿佛整个东亚地区的人民都是精神上的中国人。
中国人民和日本人民之间的民族仇恨,说到底也就是这几十年来的事情。由于日本侵华战争,中日两国之间的关系到达冰点,那段时期是中日关系最黑暗的时代,这一影响也持续到今日,不到那些受到侵华战争影响的一代人去世——或许还要再过上半个世纪——中日人民之间莫名其妙的仇恨暂且是不会消停的。
在那之前,近代以来,随着西方的崛起和中国的衰落,善于学习的日本人延续了一千年前祖上的优良传统,展开了一场通过学习西方文化,力争全盘西化从而崛起的运动。他们翻译了很多西方词汇,如科学、物理、化学、经济、政治、干部等等。这些当代中国常用的汉语词汇都是日本人发明的汉字词汇。虽然他们一度甚至想要通过废除日语以及汉字,全面学习欧洲语言来革新自我,但这一做法毕竟还是太搞笑,最终被放弃。
辜鸿铭曾经在日本演讲说,“日本人才是真正的中国人”,辜鸿铭的一席话意思是,按照日本人喜欢的东亚中心论说法“崖山之后无中国,明亡之后无华夏”,随着外族的入侵,中华文明这艘忒修斯之船,在历史长河的波涛中早已翻新了不知多少遍,早年学习了中华文明的日本人,反倒是把中华文明中最温柔美好的部分保留了下来。然而,在帝国主义兴起的年代,日本也不可避免地走上了帝国主义的道路,给世界各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灾难,亲日的知识分子们最终还是押错了宝。
到了二战后的现代,日本经济高速发展,以动漫产业为首的多种文化产业蓬勃发展,度过了几十年的积累发展期后,对外文化输出凶猛。当代中国的年轻人,主要是80、90后这一代人,有很多人对日本抱有着一种莫名的崇拜感,这主要是受日本动漫文化的影响。很多老一辈人无法理解这一现象,实际上,这种崇拜感类似于上个世纪40~50年代生人对苏联的有好感一样,是一种时代背景下对发达国家的崇拜。然而我觉得,他们学日本人,就和老一辈人学习苏联人一样,只学到了表面的皮毛,没有学到文化的精髓。
比如身边有几位同学,对日本动漫喜欢得不行,“卡哇伊(可愛い)”“干巴爹(頑張って)”之类的词汇放在嘴边不停,甚至每天把自己打扮得和动漫里面的人物一样,穿起小裙子举起小阳伞,一副高贵冷艳之姿态,最爱的食物是寿司,梦想的大学是东大,仿佛精神上已经成了日本人。然而我要说,这只是日本文化的皮毛,很多年轻人崇拜日本,只学到了这些,实在是很可惜——也许他们想要学习的也局限于此。
我们和美日那样的发达国家差的究竟是什么?我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去年8月,我们全家去日本玩了一趟,日本给我留下最深的印象就是他们的礼貌,日本国民从上到下都充满了一种宗教仪式般的礼仪精神,无论做什么,只要是有人与人之间的互动与交往,比如只是去零售店买瓶饮料,几乎都会说几句客套话和敬语。而在中国,我十几年来一直坚持对给我服务的人说“谢谢”,虽然身边很多人不这么做,我也一直坚持着。根据我的观察,在中国,不仅仅服务员没什么素质,顾客更是没什么素质,这也算是互相的。很多时候我说一句“谢谢”,文具店的服务员都会眼睛一亮,露出一副受宠若惊的神情,仿佛我的一句话刺痛了他的什么一样。而在日本,每进行一次交易,双方都会说一句“ありがとうございます(谢谢)”,足见哪个国家才是礼仪之邦。
可能有人要说,这些仪式不过是做做表面样子罢了,其实我也这么觉得,但是中国人——别说全体中国人了,就说服务员吧,连样子都不做,而且所有对待他人时的厌恶感都一五一十地写在脸上。我是该夸耀我的同胞率真呢,还是该苦恼他们为何如此苦大仇深呢?在日本,礼仪与敬业精神渗透到了各个行业的方方面面,每个人都用心把自己的岗位做到最好,而当代中国缺的正是这种精神。当然,这种精神和日本保守的“社团主义”文化习俗是密不可分的,但我相信中国人擅长“拿来主义”,并非没有能力把这些优秀的精神拿过来武装自己,我们需要学习。
日本人打心眼里,其实也很瞧不起中国人,就和中国人大多瞧不起日本人一样。但他们的瞧不起更多的是一种文化意识方面的瞧不起,其中岁有偏见,但可怕的是,这些偏见很多都有依据:他们认为中国人全都素质低下,国家政体不民主,因故人民愚昧,来日本玩的中国人大概都是毫无教养的臭土豪,诸如此类——即便他们有这样可笑的想法,也依然很守原则地用自己的礼仪对待这些他们眼里的蛮族。而中国人瞧不起日本人的原因,就显得很搞笑了,往往无凭无据,绞尽脑汁才想出一个理由:比如意识形态方面的,日本人残暴——抗日战争已经过去不知多少年;又比如小日本个子矮,是“倭寇”——百年来一直在喝牛奶的日本人,身高不知道比中国人高了多少,我们却还一口一个叫人家“小日本”。更有意思的是,中国人每日用的词汇中,有很多是日本人在近代翻译的舶来词,自己却浑然不知地讽刺“小日本都是笨蛋”,处在天朝大国的美梦之中。
我一直在想,人类的文明之间,真正的“胜利”是什么。在这个时代,核裂变的阴霾保护着我们每一个人,洲际导弹瞄准着对手的额头,当我们不再害怕不能毁灭彼此时,我们开始欢唱,开始聚会,开始游戏,开始恋爱,开始了解对方,用智慧与言语交锋,以颜值和文字论断是非。相融的众生各自用小刀划开自己的手指,滴出一滴血染满池塘,却依然要在混元之中争出个高下。
还记得初中的军训,请来一位意气风发的热血青年军官做讲座,题目是国防安全。他不仅仅狠狠地批驳了我们这无知的一代,还忧心忡忡地为我们分析了我国的边防安全局势,其中着重提到:我们和日本,是有“民族仇”的。他说这话的时候,一板一眼,一字一顿,充满了某种上个世纪遗留下来的情怀。那次讲座,我就记住了这句话,因为我始终有一个疑问:维系仇恨,真的是必要的吗?
进步的知识青年,追寻着发达国家的风雅与幽怨,中华民族荡气回肠的大叙事传统,在现代化的进程中被城市阶层的小布尔乔亚腐蚀,倾听传统的神话长大的孩子,潜意识里依然为着儿时的梦奔跑。无数青年的小梦和长辈塑造的大梦碰撞着,以道德为核心的秩序分崩离析。每想到此,我都很伤心——小时候听的那个童话,终究还是败了。
直到今日,很多人对日本的理解仅限于抗日战争、日本动漫和成人视频,对日本的看法非黑即白,要么跪舔要么仇恨,然而这崇拜的也不过是个影子,仇恨的同样早已逝去。日本就像是一面镜子,折射出一个落后的中国,一个残破而又不愿被打扰骄傲的中华文化,照射出我们每个人内心的自卑与不甘。
2015年7月 初稿
2015年11月 二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