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智的边界
必修课《马克思主义基础原理概论》作业
一直以来,「人的思维是怎样的」都是一个深奥的问题。很多人认为,人的思维可以分为理性和感性两种。理性就是通过人的主观能动性,而与之相对的感性,则更倾向于本能与情感。讨论理性与感性的问题,其实就是在讨论主观能动性是否存在,如果存在,又以何种形式存在并体现的问题。再往深了谈,就是关于宿命论的问题,即我们的思维——主观能动性,是否是被某种机制决定的。当然,这个问题并没有绝对的答案。
我们知道的是历史。自十六世纪文艺复兴以来,启蒙运动的光辉照耀着欧洲,为人类文明掀开了新的篇章。伽利略、牛顿等自然哲学家(那个时代「科学家」们的自称),用他们伟大的智慧和数理方法描绘这个世界,使自然科学伴随着工业革命和资本主义的发展,唯心主义日渐式微,人们逐渐意识到,想要寻求发展和进步,更多需要的是理性和科学,而不是感性与传统。
随着19世纪到来,资本主义逐渐暴露出他的弊端,德国著名哲学家、经济学家、革命家,卡尔·马克思,在其科学的辩证唯物主义哲学观指导下,发现了人类社会的历史发展规律,并为人类的未来指出了一条名为「共产主义」的终极理想社会模式之路。马克思之所以会提到这些,正是因为在那个时代,极端地追求理智一样带来了问题。这个问题就是,对理智的无穷追求会把我们引向功利主义的路途——脱胎于启蒙运动与理性思维的资本主义社会,为人类社会带来了更加丰富的物质生活,也带来了更显著的不平等和功利主义的道德哲学。
作为20世纪最负盛名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不仅仅在学术上造诣很深,对社会和大众的未来也关心有加,不愧是20世纪物理学界的良心。
爱因斯坦曾说:「我们时代为其在人的理智发展中所取得的进步而自豪。……当然,我们一定要注意,切不可把理智奉为我们的上帝;它固然有强有力的身躯,但却没有人性。……理智对于方法和工具具有敏锐的眼光,但对于目的和价值却是盲目的。」
爱因斯坦于1931年2月16日在加利福尼亚理工学院对学生发表演讲,他说:
你们会以为在你们面前的这个老头子是在唱不吉利的反调。可是我这样做,目的无非向你们想使你们一生的工作有益于人类,那么,你们只懂得应用科学本身是不够的。关心人的本身,应当始终成为一切技术上奋斗的主要目标;关心怎样组织人的劳动和产品分配这样一些尚未解决的重大问题,用以保证我们科学思想的成果会造福于人类,而不致成为祸害。在你们埋头于图表和方程时,千万不要忘记这一点!
其初稿最初发表在1931年2月17日的《纽约时报》上,标题为《科学和幸福》。爱因斯坦的这番话,充分地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下,道德观的沦丧和价值衡量标准的单一。在资本主义社会市场体制的作用下,几乎所有的一切都可以用金钱来衡量。这也就导致了人们盲目地追求利益,以获取物质生活意义下的「幸福」。在这样的价值体系里,科学技术很可能沦为奴役人民以牟取利益的工具,为人民带来更深重的灾难而不是谋取福祉。
第一次世界大战是第二次工业革命后的第一次发达国家之间的战争,马克辛姆机枪疯狂扫射之下,凡尔登战役被称为「绞肉机」。第二次世界大战,全球损失了数亿人口,而在后期使用的原子弹,更是瞬间夺去了上百万条生命,为我们拉开了核阴霾时代的序幕。这正是科学技术在纯粹的利益而非人性角度上思考,被帝国主义国家利用的结局,爱因斯坦曾对此深感痛苦。
马克思说过,任何事物都要一分为二地看待。世界上不存在任何最终而绝对的东西,唯一存在的,只有生存和灭亡的无尽过程。同样的,我们一样不能迷信理智和科学方法的指导作用,也正如爱因斯坦所说:「理智对于方法和工具具有敏锐的眼光,但对于目的和价值却是盲目的。」理智在指导具体工作和行为方面颇有一套,然而到了思考目的和价值——即人性与道德的领域,就显得冰冷而无情了。
这一现象在马克思早年提出的异化劳动理论上体现得淋漓尽致。劳动是人类的本质,但在私有制条件下却发生了异化。人的生活与生产割裂开,虽然理智告诉我们,这种方式的效率最高,对社会效果最好,但这样的日子过得并不幸福,我们都有体会。
人性与道德,是否可以完全通过理智来进行考量?这是一个还没有答案的问题。虽然有一些科学猜想认为,人的大脑不过是高精度的超级计算机,所以人的一切行为,包括意识和主观能动性都是决定的,可以被预测的。但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即使这个世界真的如此,我们也不可能通过某种原理预测人类情感上的行为,这恰好体现了理性主义及其衍生出的机械论的局限性。
对于我们来说,我们确实可以感知到理性思考和感性地追随本能之间的区别。年轻人们都向往爱情,然而为了应对艰辛的生活和不确定的未来,我们往往在恋爱的过程中工于心计,进行所谓的「经营」,在这一过程中,曾经的浪漫与热情被慢慢磨灭——这应该也算是我们生活中的一种来自于理智的「异化」。
必须要承认,人性是难以用理智来描述的。我曾看过一个科幻般的设想,当人们创造出超人工智能机器人,并为其设定一个工作目标时,比如「更好更快更多地贴海报」,机器人会用尽一切办法把这个目的达成。这个机器人联通全球互联网,破解计算机物联网管理系统,来使用各种杀伤性武器摧毁人类来完成这一工作。最终,全地球只剩下了机器人和它的复制品在贴海报。这大概就是爱因斯坦说过的「理智对于方法和工具具有敏锐的眼光,但对于目的和价值却是盲目的」——「价值」不可能被数理方法描述。
我想,可能只有不确定的感性和确定的理智调和,理性主义和经验主义调和,唯名论和实在论调和,公正与平等调和,人才能活得更幸福。这大概也是人性的丑恶和阴暗,以及它的美丽和魅力。
2015年12月1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