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已经死了

生日抑郁啊朋友们。

早就听过这样一种说法,说人活到了某个年纪,就不再年轻,可以去死了。很多人把这个数字设定为20,也有人更年轻的时候就把它定在17这个美丽的质数上(大概是觉得18是大人们法定的年龄,不够酷吧),还有些人把大限之日随着生命的进程推迟,到了20岁的时候说23岁再死(啊,又是个美丽的质数),到了23岁的时候又说25岁再死,到了25岁的时候又计划十年后再死,到了35岁的时候……他不说了,他成家了,他的确不再年轻了。

这种想法很中二,我一直都没有过,我觉得活得长一点才有趣,没有比较就没有伤害,只有老了才知道老了有多惨,所以就这么跟风地去死是不太好的。另一方面,我觉得很多人说自己到了20岁就去死,是十进制的锅,如果我们采用十六进制,大家可能就会说,等我到了1f再去死。所以单纯觉得17或者23是质数比较酷就决定去死的,实在是太文科生了——唉,文科生是个骂人的词啊,我是理科生。

但不幸的是,近年来,我愈发意识到完全不用时间为我判刑,我自己就已经死了。对于这一论断,我们往往有两种解释:一种是说,未来的路早已规划好,假若自己遵循既定的轨迹前进,那么生活不再具有反抗与波澜,充满变化与未知未来的人生结束了,你已经死了。另一种说法是,你一生都只能怀念年轻时的中二了,所有的反抗都只是对童年怀念所创造出的虚假幻象,你已经死了。于是乎,两头不是人,你永远无法讨好所有傻逼。

据我观察,以前者为由嗤笑他人的,多是无所事事而一事无成的年轻人,以后者为由讽刺他人的,多是虚度光阴而一事无成的中年人。简而言之,当你一事无成且不愿承认自己是失败者时,至少总可以从那些努力活着的人身上用简单的嘲讽掠夺几分潇洒,以证明自己并非完全的失败者。

我是因为哪种原因死掉的呢?当我觉得自己走向既定的衰老时,我就会展开无谓的反抗;当我意识到反抗不过是幼稚的抗争时,我就会跑到妈妈怀里,做个安心的直男癌斥责自己。童年的画面在我眼前走马灯般流过,唉,死了算了。

我知道一个很酷的文科生女孩子,学法语的,她以「Live long and prosper」为自己的座右铭,办了个公众号,她文笔很好,我很喜欢看她的公众号。我查了一下,这是有典故的,她想以此证明自己是来自另一个星球的人,所以很酷。但这实在是太中二啦,文科生们总找一些不那么神秘的东西证明自己的浪漫,所以我到现在也没想明白外星人和法国巴黎这种朴素的意象到底有什么浪漫的。她的粉丝很多,大家也都感慨,唉,自己要死了,好烦啊。这个女孩子把自己的死亡日期定在20岁生日那天,果然,20岁生日那天,她当然没死,之后,她更新的频率就越来越慢了,现在几乎断更,操,我要看爽文啊!

总之,潇洒这东西,可遇而不可求,在消费社会里努力证明自己是一个怪人的时候,一切努力终将是徒劳,最后一定会被异化成扭曲的刻奇。也有不钻这个牛角尖的方法。我想,可能是先成为一个事实上的成功者,然后再重新定义一切,不过在这个过程中,总会有自以为是的奇怪想法流过,比如认为自己背叛了自己什么的,不过这都是虚假的忒修斯之船啊,开心就好。

不管怎么说,十进制实在是太难受了。

2016年7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