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存在的青春

每次过生日,都会有一种忧伤感,原因是所谓「老了」。这种忧伤感应该会在未来被放大,因为越年长,每次过生日就越接近死亡,可以说,这生日是过一天少一天了。不知古代皇帝给自己办六十七十大寿时候是怎样一种心情,也许只是想在开机界面证明自己的长度超过了全国98%的用户吧。

按理说,是不应该为了过生日而悲伤的,小时候过生日时,那是一个在定义上必须要「幸福」的日子,因为我长大了,我成长了,变强是好的,是应该感到幸福的。那如果35岁算作中年,现在怎么说也还是在上坡阶段,最起码也是人生中最身强力壮的青年时代,似乎也应该感到快乐,或者说,即便不感到快乐,也不应该感到难过才是。

然而我还是有点难过的。因为现在的日子是好日子,而人生的好日子有没有被荒废,自己有没有长进,只有本人自己知道。即便没被荒废,好日子少了一天,也绝不是一件值得庆祝的事情,然而,出于公序良俗的基础考虑,我还是应该祝自己生日快乐。

可惜的是,传统也无法缓解我的焦虑。作为一个生于全球化时代的现代人,我惯于否定传统,蔑视权威,崇拜物质,弘扬个人中心主义。如果不能理解这一切能够为我带来什么,能否让我获得数值上的最优解,我就会感到不安。

直到最近发生了一件事。

我有一个同学,本来高考时和我报了同一所大学,但以3分的微弱劣势落榜,不幸复读。(主要因为北京当时的高招政策是考前报两个第一志愿,第一志愿考不上基本就完蛋了)那一年里,大家和他几乎没有任何联系。到了第二年,他终于从地狱回来了,我们都很感动,和他有说有笑,说考得怎么样要报哪里之类的事情,结果成绩出来,他又以1分的微弱劣势和一所学院路的985高校失之交臂。我们都傻了眼,我问他,为啥不报北工大之类的北京人的学校(那时政策已经改为考后报5个平行的第一志愿),他说:「如果是那样的话,那还有意义吗?」

再后来,我们就再也没见到过他,他就这样从大家的视野中消失了两年。我们之中有一位和他关系甚好的朋友,几年来总是时不时地梦到他,在梦里,这位复读的同学有时考上了北大,有时考上了清华,还有时考上了中国科学院大学,成为了科学家。但唯一不变的是,梦醒后,我们依然没人能联系上他。直到最近,是的,直到今年高考结束,直到一本线和分数排名都公布后,我们再次尝试联系他,终于有了音讯。

他之所以回复我们,可能是因为这次他的排名总算是进入了北京市的前500名。漫长的远征终于结束了,时间的囚徒得到了自由。而两年前他的那句「如果是那样的话,那还有意义吗?」至今仍在我耳边回荡。

我和他同年出生,今年我21岁,他也21岁。我的大学生活迎来了尾声,他的大学生活刚刚开始。

可能有人会说,他实在是太脆弱了,陷入了自尊的陷阱出不来了,也有人说,高考三年实在是太傻了,把最好的年华浪费在了无谓的追寻上,甚至还有人在不经意地嚼着舌头,说当你还在高考的时候,你就已经输了——这也是我憎恨一切关于功过是非成功学等等评判标准的原因。每当我想到此,「青春」这个概念就变得无比虚幻。每当我看到有人告诉我该如何才能不虚度光阴,让青春变得充实美满,我就感到阵阵虚无和反胃。更不要说那些中学毕业就去打工的同龄人,他们连被嚼舌头的机会都没有,在我身边的语境里,他们可能都算不上是人。

扯远了,今天我21岁,或许他们口中的那个青春绚烂多彩,而我今天只想吃一碗面,这主要是因为我喜欢吃面。此外我还喜欢吃沙县,如果每天都能吃到好吃的盖饭,就也很幸福了,每天也就都和过生日一样幸福了,也就没必要定义哪个日子必须幸福,哪段时光必须辛苦了。总之,我今天还是挺开心的。

2017年7月21日

0 0 投票数
文章评分
订阅评论
提醒
guest
0 评论
内联反馈
查看所有评论
0
希望看到您的想法,请您发表评论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