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好人康德和他真善美的一生

必修课《马克思主义基础原理概论》期中作业

说明:本文基本是《少年哲学向导丛书:灰色理论树上的常青藤—康德哲学巡览》(明天出版社 1995)和《康德》(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89)两本书的的读书笔记,也有部分其他内容。

德国古典哲学哲学指18世纪末至19世纪上半叶的德国哲学,根据后人评说,其创始人为康德,因此,康德成为了德国的圣贤,为人敬仰。

然而,我看书回顾康德的一生和他的哲学思想,最令我动容的不是他的思想多么普照万世,而是康德作为一个普通人,有过一段怎样的经历。

康德1724年出生于东普鲁士哥尼斯堡城,一辈子是个家里蹲,生于此地,死于此地。康德家里也不算有钱,父母都是做手工活的,家里五姐弟,自己排行老四,生活很不宽裕。在这种条件下,康德的父母没有疏于管教,而是在虔信派宗教思想的影响下,教育康德要做个好人,讲求真善美,为社会做贡献。

康德8岁起接受教育,上学校名叫「腓特烈学校」。这所学校只教拉丁文和神学,对于康德这种热爱智慧的人来说,学习这种枯燥的知识很痛苦,不过思想家基本都是学霸,小时候就是大学霸,在中学阶段,康德一直是年级第一。而且,这所学校的主流思想就是和他家传的家风一样的虔信派思想,这所学校的优良校风给康德留下了深刻的教育痕迹,让他在未来的生活中树立了更加坚定的道德理念。

1740年,康德进入哥尼斯堡大学学习,在大学期间康德学了什么存在争议,不过后人们知道的是,哥尼斯堡大学虽然只有神学、法律、医学和哲学四个专业,但他却在当时发表了很多物理学相关的论文,上课不务正业(很像我现在物理系,天天看文史哲地政的杂书玩),天天看物理书,成为了一名民科。甚至在这期间,康德还提出了被后人称为康德-拉普拉斯模型的太阳系生成理论。

但是学了四年物理后,康德觉得哲学更适合自己,因为他很有济世情怀,他认为哲学应该就是「爱智慧」,是一门属于大众的智慧学科,他一定要靠自己的力量向世人普及哲学思想。于是1755年,在学术界小有名气的康德提交了哲学硕士论文《论火》,顺利毕业。毕业之后,康德很想无忧无虑地进行哲学研究,但是问题来了,他家很穷,他只好去寻找教职混口饭吃。同年,康德获得了母校哥尼斯堡大学的讲师职称,然而,这时的康德还不属于国家正式编制的一员,其薪水由学生自行承担,相当于半个家教的角色。

在这种情况下,康德的物质生活很不充裕,只有疯狂当家教接活,几乎全天12小时工作,才能够他基本生活,回家之后也累得不行,有事没事就去酒馆喝喝酒,别提什么思考哲学了。这年,康德已经31岁了,这个时候,康德看起来还是个大俗人,但他有梦想。康德在高校教研编制下努力,这一去就是15年,1770年,在大学里当了15年家教的康德终于混出了头,由于哥尼斯堡大学年迈的数学教授朗汉森因病去世,康德在悲痛之余,赶紧申请当教授,于是在母校晋升哲学教授,他总算有了更充裕的物质生活了。这时,康德已经47岁了。

生活相对轻松(每周就上几节课,在大学挂名拿钱)之后,康德进入了自己人生最舒服的阶段,这一阶段也留下了一段关于康德日常作息的佳话:康德机械地完成它每日的表面工作。起床,喝咖啡,写作,讲学,吃饭,散步,一切都有规定的时间,下午三点半钟,康德穿着灰色外衣,拿着藤手杖,从家门口出来,漫步走向菩提树小树荫道,一年四季他每天总是在这条路上往返八次。因此,人们现在还把这条路叫做哲学家之路。

在这十几年里,除授课育人外,康德潜心学习写作,思考关于当时哲学界很时髦的理性主义和经验主义的问题。在那个时代,社会处于一种由封建制度到资本主义制度的大变革中,人民群众思想混乱,而哲学界的思想也很混乱,由于经验主义和理性主义没有分出胜负,哲学家们一直在争论。康德认为,人的认识能力本身是有着主动性和创造性的。认识过程就是用主动的认识能力去综合统一感觉经验,使原本散乱的感觉经验成为一个有序的整体。认识活动重在构造,知识本身不是通过摹写得来的,而是通过理性对感觉材料的构造形成的。因此,认识活动的本质是创造、综合、构成。由这种思想,康德顺利地在自己的框架内统一了理性主义与经验主义。

1781年,他发表了《纯粹理性批判》,这是使他在哲学史上青史留名的主要代表作品。这本书所叙述的除了他对于理性主义和经验主义的观点外,还有他对于知识与道德之间关系的阐述。康德认为,知识的命运就是只有在创造、综合、构成中才会产生。于是,康德最终将人的认识能力限制在一个狭小的范围,而在此之外则是一个广大的不可知的领域。这是一种消极的哲学观点,在认识论方面助长了哲学不可知论思潮。康德会有这种观点,很可能和他早年的虔信派教育经历有关。康德对道德非常看重,认为一切行为都应该在普适的道德约束下进行,他很重视道德对人的塑造作用。

1786年,康德以 62 岁高龄出任哥尼斯堡大学最高职务——校长。曾经的编外教员,在这时已经享誉德国,打个比方的话,很像是今天中国的于丹(虽然于丹没那么伟大)掀起了一场「论语热」,全德国也掀起了一场康德引领的「哲学热」——大学里,学生们为了争论康德的思想大打出手;市井里,盗版商出版各种盗版康德著作骗钱;骗子演说家口若悬河一番,自称说得是康德说过地话;甚至还有一群女人装作是康德的情人,到他家门口碰瓷(康德这辈子都没娶老婆呀!)。很多热爱哲学的学生和学者,阅读了康德的著作之后感动得五体投地,于是把他的思想重新编写成更易理解的小册子普及——哲学思想一旦口语化普及,就会开始不严谨了,但是也算是实现了康德早年的愿望,毕竟康德自己的作品本身晦涩难懂。

在这一段时间里,康德写作了「三大批判」的后两大批判:《实践理性批判》于1788年出版,重点探讨了人在实践理性时,要考察规定道德行为的「意志」的本质以及它们遵循的道德原则,《判断力批判》于1790年出版,其中重点探讨了有关审美的问题,在这本书中,康德将美与真和善统一,认为是人类道德的一大体现。

18世纪90年代之后,康德的身体每况愈下,哲学研究也再也没有早年《纯粹理性批判》那么震惊世人了。1796年,康德结束了自己的最后一次授课。但是康德是一位热爱工作,热爱生活的人。老骥伏枥,志在千里,最后的十年里,康德生命不息,战斗不止——1793年,出版《纯然理性界限内的宗教》,1795年,出版《永久和平论》,1798年,出版《实用人类学》,1803年,出版《论教育学》。1804年2月12日上午11时,伊曼努尔.康德在家乡科尼斯堡去世,享年80岁。

康德的故事讲完了。而我不认为我能在短期内学会几种哲学思想,即便「学会了」,也只是朋友圈发点鸡汤段子的程度(何况好像现在孔子比康德更火)。康德的思想是很复杂的,但主要可以总结为三部分,分别分布在他的三部哲学著作里。《纯粹理性批判》讲的是人们认识事物的基本方式和规律,《实践理性批判》讲的是实践与认识时,《判断力批判》讲的是关于美学的道德指导作用。康德这些思想,可以概括成一个非常唯心的观点:人类认识事物,是认识不全的,而且我们在认识事物时,要讲道理讲文明讲道德,做个大好人,只有这样才能实现真善美,世界才能越来越好——嗯,其实这些说的都是他对自己的要求。

康德的哲学思想,我一时间学不来,可能等大四闲下来之后找找现代的译本来学习(要是能学会德语就好了,唉)。但是现在看了两本康德的传记,依然给我很大启发。比如,康德热爱哲学,热爱智慧,但是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人生的前47年过得苦苦兮兮,虽然中学时风华正茂,当学霸很风光,但是学霸被象牙塔圈住了,走向社会后却处处碰壁,直到当上哲学教授,混出头后才开始全力研究哲学。此外,康德本身也不是不婚主义者,只是不希望自己的梦想牵连爱他的人受苦(这种思想在封建社会时代还是挺先进的,要是放在中国,不成家立业那就是犯罪啊),而自己生活稳定有了自己房子时候都已经60岁了……这告诉我,我大学毕业后要先努力挣钱,然后去做自己喜欢的事。

再比如,即便是生活再怎么艰辛,也不要忘记自己的梦想,对于有梦想的人来说,艰辛的生活不过是路途上的风景,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强得可怕(也难怪是唯心主义了)。而且活到老学到老,这一点也很不容易,现在身边的很多同学就抱怨生活艰辛,想着等自己老了什么都干不动的时候该怎么办,害怕衰老,害怕未来,甚至有人想着,老了之后干脆跳楼自杀算了。和康德相比,我们的精神境界水平实在太低了。

此外,从我们现在世俗的观点来看,在成名之前,康德简直是个废人,起码不是成功人士:死宅不出家门,作为知识分子,很迂腐,就知道学习;不找老婆,按照「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说法,也算不孝子;甚至最后到了60岁才买房。我忽然想到,我和康德一样,从小家里蹲,很少出北京,也是学物理出身的,也喜欢思索语言学和哲学,也热爱教育和科研——看来我绝对不能走这条路,不能让康德个人的「悲剧」在我身上重演了,我最好找个能赚钱的俗工作,免得一生未娶还60岁才买房——更何况我中学的时候也不是一直年级第一。

我想到,很多思想家都是老好人,比如孔丘和马克思也是。思想家往往只是想着自己要体验思维的乐趣,顺便能够再帮到些什么人就好了。然而后来的统治者们却把他们的思想变成自己的工具——号召恢复周礼,尊崇封建制度的孔丘被推崇为权威主义帝国的代言人;热爱民主与自由的马克思,他的理念却被很多落后的专制国家奉为国教。对于这些哲人先贤来说,实在是一种莫大的讽刺。当然啦,他们是不会在乎这些的。康德也一样,他晚年时候,思想经常被用作鸡汤段子来骗人,但是他自己也只是耸耸肩,接着干自己喜欢的事罢了。

康德是一位老好人,虽然他的一些唯心主义思想在现在看来已经过时了,但他的一生都在弘扬真善美,这种精神在今日世界实属难得。我相信,在未来我遇到困难之时,会想起250年前,德国哥尼斯堡的有一位迂腐的老教授,每天有着规律的作息,起床喝咖啡,上班,中午请客吃饭,下午遛弯,回来看书,晚上写作备课。对于他来说,这就是最大的美好。

说真的,我挺向往这种生活的。

2015年11月9日

0 0 投票数
文章评分
订阅评论
提醒
guest
0 评论
内联反馈
查看所有评论
0
希望看到您的想法,请您发表评论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