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好人康德和他真善美的一生

必修课《马克思主义基础原理概论》期中作业

说明:本文基本是《少年哲学向导丛书:灰色理论树上的常青藤—康德哲学巡览》(明天出版社 1995)和《康德》(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89)两本书的的读书笔记,也有部分其他内容。

德国古典哲学哲学指18世纪末至19世纪上半叶的德国哲学,根据后人评说,其创始人为康德,因此,康德成为了德国的圣贤,为人敬仰。

然而,我看书回顾康德的一生和他的哲学思想,最令我动容的不是他的思想多么普照万世,而是康德作为一个普通人,有过一段怎样的经历。

康德1724年出生于东普鲁士哥尼斯堡城,一辈子是个家里蹲,生于此地,死于此地。康德家里也不算有钱,父母都是做手工活的,家里五姐弟,自己排行老四,生活很不宽裕。在这种条件下,康德的父母没有疏于管教,而是在虔信派宗教思想的影响下,教育康德要做个好人,讲求真善美,为社会做贡献。

康德8岁起接受教育,上学校名叫「腓特烈学校」。这所学校只教拉丁文和神学,对于康德这种热爱智慧的人来说,学习这种枯燥的知识很痛苦,不过思想家基本都是学霸,小时候就是大学霸,在中学阶段,康德一直是年级第一。而且,这所学校的主流思想就是和他家传的家风一样的虔信派思想,这所学校的优良校风给康德留下了深刻的教育痕迹,让他在未来的生活中树立了更加坚定的道德理念。

1740年,康德进入哥尼斯堡大学学习,在大学期间康德学了什么存在争议,不过后人们知道的是,哥尼斯堡大学虽然只有神学、法律、医学和哲学四个专业,但他却在当时发表了很多物理学相关的论文,上课不务正业(很像我现在物理系,天天看文史哲地政的杂书玩),天天看物理书,成为了一名民科。甚至在这期间,康德还提出了被后人称为康德-拉普拉斯模型的太阳系生成理论。

但是学了四年物理后,康德觉得哲学更适合自己,因为他很有济世情怀,他认为哲学应该就是「爱智慧」,是一门属于大众的智慧学科,他一定要靠自己的力量向世人普及哲学思想。于是1755年,在学术界小有名气的康德提交了哲学硕士论文《论火》,顺利毕业。毕业之后,康德很想无忧无虑地进行哲学研究,但是问题来了,他家很穷,他只好去寻找教职混口饭吃。同年,康德获得了母校哥尼斯堡大学的讲师职称,然而,这时的康德还不属于国家正式编制的一员,其薪水由学生自行承担,相当于半个家教的角色。

在这种情况下,康德的物质生活很不充裕,只有疯狂当家教接活,几[……]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