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电影《流浪地球》谈电工刘

我中考后看的《三体》,高一时候把电工刘全集看了。说来惭愧,我科幻看得不多,但只看了臭名昭著的电工刘的作品,这主要是给他的《三体》一个面子,另一方面,也算是一种「为你打开一扇门」,毕竟刘慈欣入坑科幻,有始要有终。所以我很难说科幻小说是怎么样的东西,只能吐槽一下电工刘的作品风格。

作为一个各种领域中的原作党,我一开始听说流浪地球要拍电影的时候内心比较复杂,一方面,流浪地球的设定很适合做大特效大场景,看着肯定很爽,另一方面,我知道原作里面那段刺激的人类自相残杀戏码肯定不会出现了——果不其然,电影中取而代之的矛盾是地球撞木星,对执行流浪地球计划中受到的社会阻力也是一笔带过,最终,作品的价值观落脚在了「回家」这一点上。电影在大年初一上映,吴京饰演的父亲最后和儿子和解的感人演说牵动了无数观众的心(但由于吴京风评被害过于严重,我看到那时居然一点都不感动甚至还想笑),从这个角度说,《流浪地球》是一部优秀的商业电影。

但从剧情片本身的艺术性而言,这部作品并不高明。剧中的每个场景拉出来看,表演得都不错,特效和美术也算是国际顶尖水平的了。但剧本把它们凑在一起,就感觉特别拧巴,每个段落的衔接和转折都显得十分僵硬。从中国电影的角度说,的确值得鼓励,但放到世界范围来看,也就是6-7分的感觉。

必须说明,要批判一部科幻作品,从科幻设定自身批判是毫无意义的,科幻的「硬」和「软」不过是大家感知上觉得「这个设定实现的可能性大吗?」的主观感受,幻想小说本身就不是现实主义作品。想要批判任何文艺作品和他的作者,就只能从价值观入手进行反驳,这其实挺主观的。科幻在一定程度上只是阐述价值观的手段,而一个「科」字为它带来了一定的宿命式的合理性,或者说真实性,但这都只是我们的幻觉而已,实际上,科幻作品,尤其是电影,就是看着爽就完事了。

首先,除去剧本结构和争议极大的价值观问题,我本身就不是很喜欢流浪地球这个设定。同样是宇航员和地球上的人协力拯救世界的剧情,外国爹会想到《星际穿越》那样穿越虫洞空间时间寻找新家园,中国人的《流浪地球》就带着一股有关难离故土的中华土味。不是厉外垃同的意思,只是觉得从直观的视觉体验来说,流浪地球这种划船开着地球走的思路也太土鳖,啊不,硬核了,非常符合一个北方老农民的想象。当然这也是刘慈欣最有趣的地方:他总能想出一个独具一格的馊主意写出来,大家还觉得这脑洞挺有新意。

这是刘慈欣作品的[……]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