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度归档: 2019年1月

从阿静聊如何玩微博

看到首页某博主疯狂吐槽阿静,突然想起来17年初那会儿关注过阿静和她的朋友们办的一个公众号,里面写了一篇黑小粉红的外宾式吐槽文,很快,小粉红们对她们发起了攻击。阿静她们一开始还用一副嘲笑弱智的表情对小粉红们嬉笑怒骂,后来发现形势不太妙,就赶紧注销了公众号。我想,这是对的,毕竟谁也挡不住群众们意志的胜利。

那年也正是我的国最厉害爱国话题最激烈小粉红们最狂妄的一年,现在共克时艰,泛支持者阵营也没那么跳了。说实在的,那个公众号的水平并不高,那篇引起大量非议的文章也有点过于外宾,她们批评国家的角度找的居然只是LGBT和传统文化保护不足之类非常进步主义上等人小姐姐的方向。倒不是说说得不对,只是着重挑这几个角度黑,好像还是显得有点狭隘而幼稚。

回顾一下网络舆论中泛反对派和泛支持派的演化还是挺有意思的。我在翻看每个意见领袖的观点和其个人经历时,可以很快对每个人的大概情况进行归类,我发现绝大多数人都只能活在自己的世界里对一两个话题有比较深刻的认识,但出于寻求集体的本能,还是把自己归类到了几个阵营之中。但实际上,各个议题的角度非常多,想要分成两三个共同体搞精神互撸都不太现实,不过由于我们固有的思维缺陷,我们还真这么做了。

倒不是说人要啥都全懂圣人一样面面俱到才能说话,但总得有点底线。一方面,喜欢说话且关注者很多的人中,在自己擅长领域学术基本功扎实并能够有一套属于自己的逻辑完备的认知和表述体系的人并不多。另一方面,能够意识到自己只在某几个领域有发言权并对发言负责的人并不多,尤其是关注者多了以后,一些人就会飘飘然,能看出来,他们在微博的海洋中徜徉,十分快乐。

我想说的是,在食用社交网络时,如果只是思考一个观点还OK,但一旦决定要关注学习某个人的思想,就要想办法不被语句的修辞和关注者人数带来的气场欺骗。要想到:博主也是人,所以一个很重要的玩法就是要先对每个人的来历进行政审,大概描绘出此人的画像,先验地进行预设,歧视对方一番,这样才比较容易抓住重点。就拿阿静来说,如果你知道宁波诺丁汉大学是什么级别的大学,再看看她平常关注的议题都是什么,日常生活是什么样的,每天花了多少时间浪费在社交网络上,你就知道她能够达到什么层次的讨论高度了。所以就可以知道,关注她的乐趣点绝不是和她一起思考如何当一个好反贼改善世界,而是要学习她对她心中上等人生活的理解,也许真的有一些她推荐的不错的文学作品值得看一看。[……]

继续阅读

近日游戏生活总结-20190129

近日游戏生活总结

杀戮尖塔:
早就打折时候买了,最近突然想起来了玩一下。不得不说真的牛逼,是我理想中卡牌游戏的模式,操作感十足,随机性有,也有一定的计算成分,不会很腻。炉石冒险模式怕是直接抄的这个(抄得也不错)。刚打通了战士线,希望制作组推出更多有挑战性的玩法。

隐形守护者:(剧透警告)
今天晚上想起来买了。作为赤学家总结一下主要和谐改动点:1.张晓梦对郑君如的描述变成了资本主义姐妹情,而且演员找的一点les气都没(。2.红娘反目改成了为了救儿子出卖主人公。3.第二号和冈山的合作关系被改得面目全非,变成了主人公火车智斗,这个看后续写得咋样吧……
当然了,这个剧本身就很微妙,一方面它的创作灵感来源于根正苗红的TG抗日潜伏神剧,另一方面作者为了摆弄自己的历史知识写了一些莫名其妙黑TG的桥段,大家觉得这作是神作其实是因为作者把二者结合地很好,实现了一种主流政治正确下的艺术性和思想性的突破,但这种位置本身就很尴尬,略显超前了,稍微改动一点都会破坏这一特性。
当然这都不重要,这个版本的冈山爱我喜——(然鹅投票榜还是张晓梦得分最高 我倒

魔兽世界:
达萨罗之战不错,BOSS难度都适中而且很有趣,操作感很好。最重要的是很喜欢赞达拉的画风,和上个版本中后期的绿油油相比不知高到哪里去了(同理暗夜要塞我也很喜欢)。感谢8.0的追赶机制,感谢没有把武僧砍废,让我一个第一赛季没时间打大秘境的日常任务党也可以在团本开启时以382的装等进团直接开荒H难度,N难度野团打第一DPS,这在上个版本是想都不敢想的(

王者荣耀:
玄策削之前我还有大概一个星期的时间再尽可能躺着上几分……

刀塔自走棋:
我玩不动。这玩意怎么这么火的?[……]

继续阅读

熊律师啊

可怜的叶文楠,试图靠蹭各种社会热点维持自身热度,现在被微博上泛进步主义的小哥哥小姐姐们追着暴打,当然了,他勇于挑战自由派道德的形象也让他获得了不少支持者,至于另一部分支持者的来源,应该就是之前游戏风云的观众们了。我们上中学那会儿,他因为在游戏风云以幕后兼任主持人小熊的身份为大家所喜爱,后来他离开了游戏风云,去做其他行业,但总得来说做得并不太顺利。

这也不奇怪,在游戏风云做节目时他就透露过自己英语很差,学习成绩不好之类,一个能力并不怎么出众学渣日系死宅的画像油然而生。直到再后来,2014年末,在那个直播时代的起始年,他在准备司法考试的同时在斗鱼开设直播间和大家讨论司法,我就隐约看到了今天的这一幕:一般想走正道的律师肯定就埋头苦学了,怎么会天天不务正业搞直播呢?他的目的无非就是通过乘着直播这趟东风塑造起人设,走流量变现的路。在这个过程中,他的那些游戏风云的老同事肯定也帮了一些忙。

不知道当年我同学之中他的狂热粉丝看到今天这样子,会作何感想。但也这并不只是他一个人的故事:那些陪伴我们童年的游戏媒体人已经进入了他们这个年龄对应的位置,成为了秩序的维护者。除了无条件地支持他们赖以为生游戏产业以外,他们和上一代人并无太多不同。这似乎又成了一个永恒轮回的疑问:人总要就这样成为父亲母亲,年轻人愚钝的反抗还存在价值吗?还是就这么趁早成熟起来,遁入另一种代表秩序的,愚昧的混沌?这个无聊的问题暂且放到一边,不管怎么说,十年过去了,主流意见领袖不知不觉间都变成了我的同龄人,现在是我们站在台上大放厥词的时候了。

但在那之外,我还是挺怀念当年游戏风云的掌机板块,看小熊张锐打单机游戏吹牛逼的。[……]

继续阅读

关于创造力的感想

终于把龙虾哥那个心理学课的视频追到最新一期了(赞美字幕组)。感觉这位职业心理医生讲得最好的果然还是狭义上的人格心理学部分(第14集:大五人格模型),其他部分我更倾向于是他对当代主流进步主义文化的吐槽……当然也不是说前面那些内容和人格心理学完全没有关系,只是讲得比较零散,体系没那么完整,当成是一位老先生吹吹牛逼分享人生经验给小年轻灌一波鸡汤就是了,也很不错啦。

大五人格模型这节课的内容里,他关于刻苦和创造力的解释给我很大启发:刻苦的人之所以刻苦是因为一旦闲着就难受,而有创造力的人之所以看上去思维活跃是因为一旦不搞事情他们就会难受。而不幸的是,研究显示,创造力和事业(以本科生学习成绩为例)不仅仅不存在相关性,甚至在研究生阶段的科研还存在负面效果。

想了想,我从小到大对自己的「创新」有着一种近乎是苦行僧式的非常严苛的要求,只要我没能对无趣的现状造成一定程度的改变和反抗,我就会感到一种严肃至愧对了自己生命程度的自责。我想,我就是龙虾哥课堂上描述的这种搞事王:一旦有机会创造「特殊性」,我就一定要做到。哪怕是我现在打工给小孩讲课,高中课本这种早就被前人研究烂了的东西,我也希望能在讲解的过程中尽可能地融入一点我的话语体系中的东西,每次讲课都能产生一点新的点子,能让我的行为被我赋予意义,使它彻底属于我。这种诉求固然给我增添了不少烦恼,有些时候不得不糊弄了事,由此感到很郁闷,但有时说服自己放弃也能获得短暂的解脱。说到底这是一种试图讨好所有人的,扭曲的完美主义情结在作祟,和创新其实没太大关系。

我知道我本身是个创造力不强的人,身边很多朋友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和感受快乐的能力都让我羡慕并暗暗自怜。老实说,我的乐趣更多来自于模仿已知的美的形式的过程,这其实是略显客观而程式化的做法,我甚至可以指出我的行为中存在的某种强迫症式的底层算法。比如说我有这样的习惯:和某一人群待久了就会不自觉地想要疏远他们,写作时要减少重复的用词和句式,连续的两天之内不吃同样的菜,给不同的朋友一定要送形式不同且有不同含义的礼物,即便第二天交不上作业要被老师劈头盖脸痛骂也绝不抄作业,等等,诸如此类。总的来说,这算是一种对生活的审美追求,这样的审美也的确比较个人、病态而执拗。我总是由此想到,也许并不存在不依赖某种自己崇拜的抽象符号而生活下去的人,只是我的这种符号作起妖来不太明显罢了。

龙虾哥在这里给我们这些搞事王提出[……]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