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别轨道

我始终想不明白中国人的历法观念到底是怎样。一方面,大家认为国际通用的阳历才是正规的公共历法,用它做年终总结,发年终奖,形而下的轮回重启。另一方面,大家又要强行使用旧历法去过春节,获取主体民族的归属感,精神意义上的终点和起点。总之,我总觉得哪个年都没过好过。这可能是因为大家想多过几个节,就像中国当代有四个情人节那样:二月十四、五月二十(或廿一)、七夕和圣诞。贪心分散了仪式感的效用。反过来想,不知该心疼还是羡慕西方人。

不管怎么说,今年刚入职,没有年终奖。

没有年终奖也不影响什么。按照当代中国人的价值观,学生时代比分数,上班打工比收入,成家之后比小孩。但当大家发现自己比来比去哪怕有个50%的偏差值都不影响生活水准,本质只是零花钱,无法让自己前往其他地方,看到更鲜艳的景色之后,这一切都变得索然无味了。值得怀疑,大家是否只是想找个赛场打两把而已,刻在骨子里的卷。刚拿到工资的前几个月也觉得很有意思,不过很快就发现根据自由支配时间计算,大部分爱好都有钱买没命花,无论做什么都是消费主义。

我一度认为自己是个很不负责任的人。但事实证明,我错了。在身为一个不负责任的人之前,我更是一个怂人:害怕被人喷。所以还是殚精竭虑地把事情做到最好,之前在教培机构和小孩玩的时候也是这样,明明只有周末两天上班,提前一天备课就好,还是要担心一整周。

更没命花了。

那就不花了。用钱维持精神稳定不算什么高级事,毕竟消费不意味着真正的胜利的支配参数修正。好了,以后不买了。

没什么难的,甚至更好玩。模仿同僚,再越过一点点就好。谦逊,热情,有原则,不在乎。陌生人的信息形态特征也不再陌生,菜逼挺多的,想多赢几分一点也不难,前提是想赢。

只是很无聊。“工具人”真是个好词,把一个人单纯因为缺乏统治力而地位低下的原因说了清楚。只把业务做好是没用的,共享一套文化,一种生活方式,拥有统治的欲望,这样的人才有受尊敬的可能。道理很简单:你会和你们家的饮水机商量今天晚上吃什么吗?

纵向增量的旅程很快就会结束,再往后就是低端劳动力了,大多数职业都是低端劳动力,可能成为工作一年以上的老油条去和新人玩会让人自我感觉良好,但也就这样了。据我所知,多数青蛙被煮个两三年才会意识到这点。

但没办法。做什么事情,说白了就是你想与什么样的人产生联系。市场会强迫每个人屈尊下沉去帮扶弱者,能身处超前沿领域站着把钱挣了是极少数人的幸事——也不一定非要追[……]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