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

当代都市婚恋中的政治光谱草蛇灰线

https://podcasts.apple.com/us/podcast/%E4%B8%8D%E5%90%88%E6%97%B6%E5%AE%9C/id1487143507?i=1000496661060

受友邻推荐,捏着鼻子听完了这期简直是恶臭巅峰对决的播客,可谓是咱国婚恋领域的Zizek大战Peterson。孟常也是蔫坏蔫坏的,故意组这种耍猴局看戏,可谓是炸鱼高手。

把这些人的观点简单地按照当代主流政治光谱划分,可以看到明显的倾向分野。如果说咪蒙是民粹左,Ayawawa是民粹右,那毫无疑问,沈奕斐是精英左,而月亮是精英右。这期播客值得一提是因为它实在太典型了:沈奕斐用词中带着的狂妄自大让我烦躁,而月亮强努出体面的精致利己主义者语气更让我反胃。

让我感到失望的是,无论是在互联网舆论上,还是这种访谈节目里,我很少看到左边和右边的朋友有去探索理解对方阵营的,很少有人会努力去了解对方阵营产生的渊源以及对方群体的苦衷与诉求。

当代自由左翼带着独特的浓郁的书生气,主张一种理念为先的改革,把抵达想象的制度视为终极目的。对违背了这些理念的人不屑一顾,给他们贴上“落后”的标签。

右边的精英打工人们反而以一种挑战者的姿态出现,试图把自己的智商用得恰到好处,通过最高效率的手段同时达成与现代性和传统文化的媾和。扩大收益、统治、支配与延续,这些被保守派推崇的传统价值。

毫无疑问,左边的朋友们看上去更体面。一方面,掌握社科史哲理论的他们更接近叙事中具备主体性的群体。另一方面,他们往往来自于不缺钱的家庭,从小生活在一种具备国民主体性共识的生活中,在整个社会的语境下,他们对自己的生活方式有着天然神圣性般的认可,甚至他们的对手也这么觉得。(参照中国文艺圈对北京文化和老北京生活的浪漫想象)

凤凰男女们,活在边缘世界里,对自己身份认同中的主体性缺失怀恨在心,为了夺取舆论场中被定义的“主体”的位置,他们宁愿抛弃一部分所谓的“人性”,拼尽全力趁着还年轻,抵达可能的最高位置。这样的行为在体面人眼中当然是“精致利己”的。

月亮在访谈中一再用“服务平台”“供给方”这样的字眼为自己的985相亲局的学历歧视性质避重就轻地打掩护,她是个聪明人,所以她没把真相说出来,毕竟反歧视是一种被知识分子裹挟了的政治正确。占据舆论高地的沈奕斐把社会学的实证研究材料和个人的理论造诣讲得头头是道,看似掌握了真理。但这些道理并不能解释为什么她比月亮[……]

继续阅读

第五个馒头

早年逛知乎,看工业党为1G洗地时,常用到一个比喻。大概就是把中国工业化进程比作吃饭,改革开放后美国的技术和市场支援是让人有饱腹感的第五个馒头,而1G时期磕磕绊绊的基础设施建设才是先前吃掉的四个馒头。尽管从结果看,让中国实现工业化的是最后一步,但前面的积累同样不可或缺,甚至意义更重大。

且不说这个结论对不对,这个论述的思路非常有趣。它的意思大概是,某种事物的发展具有一种顺序的结构,违背这个顺序进行发展定没有好果子吃,至少在分析问题时,人们也应该考虑到因果关系是什么,不能片面地盯着最后一步看。

类似的理论还有马斯洛那套大家都听腻了的五个馒头,啊不,五个层次的说法。再比如一般通过国人最喜欢的教科书上写的历史唯物主义那套,觉得人得先有钱才能追求精神文化生活,等等。近年来,我观察到的可以应用这种思路的场景有不少。比如大家最喜欢起哄的两性关系话题:尽管网络空间上女性主义喊得很欢,但从结果看,尊重女性,精神共鸣,这些看似美好到了极致的想象不过是恋爱中的第五个馒头。很多女人只需要前两个馒头——基本的生存和延续保障——就足以被搞定了(李星星的故事狠狠地扇了食肉糜的都市丽人们一个耳光)。

这个思路同样适用于更广泛的统治的逻辑。弱者的悲悯不被认可,大家更多为强者的屈尊喝彩,没有伤害别人能力的人收起拳头是毫无意义的。体制的暴力机关在呼应庸众对正义的呼唤中获得合法性。毫无疑问,“正义”这样的上层建筑也是那让秩序得以成立的第五个馒头。使用暴力的人,是强壮的;掌控暴力的人,是强大的。只有贵族才会教孩子从小要有绅士精神,那是因为他们知道自己生来就拿着那前四个馒头。

——但是,如果贵族变成穷讲究的落魄贵族了呢?在这一思考下,我担忧起当代赛博朋克化进程中的一个现象:假装自己吞下了第五个馒头变成了一种时髦的生活方式。人人都可以悲悯他人,人人都可以共情名士,人人都可以追求极致的精神和谐——尽管我们的肉身和它的生活是那么真实地孤立而衰弱(被扒出来的在八平米的出租屋里指点江山的国师大V还少吗?)。以前大家都是抱怨上等人不食人间烟火,现在反倒是下等人吃起赛博精神肉糜来了。

大学生数量增多,网络连接遍地,从中心地带发出的标准生活方式与道德水准律令也传递到了边缘人的耳中。但那毕竟只是一段话语。倘若秩序洼地的人也不幸地在此共情,迎接自己的将会是永恒的认知失调,折磨。最后只会发出一些什么“高房价毁了爱情”之类意义不明[……]

继续阅读

事情都这样了,那还是丧事喜办吧

我的很多朋友们都时常悲天悯人,他们有着敏感的悲悯之心,遇到时事新闻都会积极发声(指打字发帖)。我们似乎是高尚的人,会有同等规模的墓志铭的。

不不不,别,少来这套。

只在表面上说,确实没错。能替别人着想不容易,大家都喜欢会换位思考的人;毕竟比起不这么做的人,这样的人更有可能对自己做出友善的举动。我想,这样的人或许懦弱,容易陷入自怨自艾的困局中,但只有一个人心里有道德观念,他才会愿意忏悔。对愿意忏悔的人,起码还有与之交流的空间,他们算是社会上健全的个体。这叫逻各斯,这叫共识。这是秩序,现代文明的基石。

举个例子,中国人普遍没有“我卫生防范没做好”的概念,“不干不净,吃了没病”,就算全家都病死了,他们也不会觉得是自己卫生工作做得不到位。指望他们感受到求仁得仁的后悔,是不可能的,他们最多只会怨天尤人无能狂怒,觉得自家运气不好。你不可能指望这样的人因为自己的愚钝而忏悔。

从这个视角看,这就是一群猪,莫名其妙地生,莫名其妙地死,只有纯粹的神经痛苦,拒绝拷问灵魂的反思。

但是,你以为你比猪要强吗?

从古至今,所有动人的檄文,落脚点不外乎是这些充满了人文关怀的唯心主义词句:“他们总会……”“终有一天……”“……才能告慰……”“……祝我们在……的地方相见”

你气愤,你不甘,你指责,你诅咒。

你以为共情是优秀的特质,以为自己通透了普世价值公心。你渴望公义在某刻得到伸张,自己的苦楚得以倾诉。即便遇上最佳的战斗时机,你也会胆怯,最终选择妥协、退让和绥靖政策,因为你希望自己的敌人也做出同样的举动。这不是高深莫测的读心术,这是幼稚的以己度人。你不是在为苦难者哀悼,你是在为自己哀悼。你只是在循着本能察觉一切有危险的事情。你只是曾经忍一时风平浪静,回头想越来越气,越来越气,越来越气。

不要骗自己了。没错,人总要有点唯心主义的理想,告诉自己要为了形而上的魂灵而战,有些特质是正,又有些是邪。可你也知道,原子弹和手机都发明出来了,魔法已经和日常生活撇不开关系了;冤魂是不存在的,你的怨愤就是冤魂;向往的,被许诺的彼岸天国的七十二个处女也没什么区别。

就算改良或革命成功了,又怎么样呢?即便伟大的斗争最终被践行,可以像之前无数次的想象中那样,凶神恶煞地贴在敌人的脸上吐出那口带着沉淀了数十年怨气的唾沫,为高尚者们报仇雪恨,挥去过往的不快——又能怎样呢?逝去的已经逝去,你所珍视的一切已经消失了,哦,毁灭总比创[……]

继续阅读